日韩免费视频-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货运概念产生进展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5-08-05 13:50:21

人们虽然长期对货运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货运”这个概念。    
货运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货运的概念的产生和进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货运概念的孕育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货运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埸行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货运概念。他是从市埸经销的角度提出的。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货运概念。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 
  应该说,这二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阿奇.萧是从市埸行销的角度来定义货运,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经销货运”。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制品怎么样分送到顾客手中的活动。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 
  这二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都分别能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长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进展。还是因为这二个概念各自都在各自的专长领域中独立运用,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货运学派来进行统一标准,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货运概念的孕育阶段,是市埸行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货运学。 
  第二个阶段:经销货运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经销货运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经销货运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进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货运概念,形成和进展了货运经营学,因而也形成了货运学派、货运产业和货运领域。 
  1、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进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货运经营学。 
  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 W. Smykay)、鲍尔素克斯(Donald J. 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 H. Mossman )撰写了《货运经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货运经营的教科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货运经营学科。60年代初期,密西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了货运科目。 
  1963年成立了美国货运经营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货运专家集中起来,提供教化、培育活动,这一机构成为世界第一个货运专长人员机构。 
  2、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货运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货运经营学的理论体系。 
  50年代中期,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到了承认、发扬和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 70年代末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基本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接受了这样的货运概念和货运经营学。 
  经销货运学,主要把货运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处理(包括制造处理和流通处理)、货运信息等各种货运活动的总和。在经销货运学中,主要研究这些货运活动在经销领域的优化问题。在各个货运专长理论和应用进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系统理论、运输理论、分发理论、仓贮理论、存货理论、包装理论、网点布局理论、信息化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科技等。 
  3、在经销领域各专长货运理论竞相进展的同时,企业内部货运理论异军突起。 
  1965年美国J. A. 奥列基博士(Dr. Joseph A. Orlicky)提出独立需要和相关需要的概念,并指出订货点法的物资资源分配科技只适用于独立需要物资。而企业内部的制造过程相互之间的需要则是一种相关需要,应当用MRP科技。在MRP进展的基础上,受MRP思想原理的启发,80年代又产生了应用于经销领域的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科技,在MRP和DRP进展的基础上,为了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90年代又出现了LRP(Logistics Resources Planning)科技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 ing)。 
  这一时期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化制造科技(Just In Time, JIT)以及相应的看板科技是制造领域货运科技的另外一朵奇葩。它不光在制造领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哲学和科技,而且为整个货运经营学提供一种理想的货运思想理论和科技,现在已经应用到货运的各个领域。 
  企业内部另一个重要的货运领域是设施计划与工厂策划,包括工厂选址、厂区布局、制造线布置、货运搬运系统策划等等,也都成为货运学强劲应用和进展的领域,形成了货运经营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所有这些企业内部货运理论和科技的强劲进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销货运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使原来只关注经销货运的人们自然想到,光使用经销货运(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已经不太合适了。特别是到80年代中期,随着货运活动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的进展,改换货运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就进入了货运概念进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现代货运学(Logistics)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货运学(Logistics)阶段。第二阶段货运业的进展,使全世界都自然意识到,货运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经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制造、企业经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经销货运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货运的概念。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货运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的军事后勤学上的货运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第一个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 概念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配上的货运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概念则是在各个专长货运全面高度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货运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不要译为后勤学,更不要译为军事后勤学,而应当译为现代货运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货运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