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货运行业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5-08-05 13:49:30
1.城镇化进程推动
我国城镇化道路起步较晚,尚处初级阶段,有较大的进展空间。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进展报告》中,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城镇化率将达70%。城市居民无法实现农制品等食品的自产自销,进一步带动了肉禽蛋、水制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节蔬菜水果的消费总量;城镇化进一步推动了农制品规模化、集中化、区域化制造,因此加大了食品消费需要通过冷链货运方式实现由产地向城市输送的需要。
根据尼尔森健康与食品意见调查结果,70%的中国受访者有特定的饮食需要,82%的人愿意为不含不良成分的食物支付更高价格,两项数据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防腐剂为顾客最厌恶的人工食品添加剂。根据《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调查结果,食品安保问题连续5年位列“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首。
冷链货运能有效保障食品安保,冷链过程中的低温能显著抑制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生长防止食物变质腐坏,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防腐剂的作用;同时冷链货运品质控制需要配合食品进入流通环节前的品质检测,也有利于监督食品制造厂商严把品质关。
随着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而在城市地区居民的食品结构中,易腐食品占比较大,储运离不开冷链。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7485美元,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近10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3.1万元,同比增长8.2%。
依照发达国家经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4000美金,冷冻、冷藏食品需要将逐步得到释放,并推动冷冻冷藏食品消费和冷链产业的建设进展。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收入的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规范化的冷链供应制品需要将不断增加,并推动冷链行业持续稳固进展。
2.生鲜电商的崛起
生鲜电商近年备受资金和市埸青睐,不断涌出,生鲜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同时,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生鲜电商规模从2012年的35.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97.1亿元,预计2018年增长到2356.8亿元,年复合增长幅度达到101%。
由于生鲜电商制品冷链运输比例远高于初级农制品整体平均水平,这将是带动总体冷链率上升的关键因素,生鲜电商需要也将支撑冷链货运市埸的增长下限。
第三方冷链货运适合缺乏大规模投入自建货运能力的中小规模电商。早期生鲜电商多采用自建冷链货运保证劳务品质,但生鲜电商目前正处于扩展业务版图的早期阶段,自建货运投入未必能始终跟上,因此开销低、社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货运若能保障劳务品质,成功树立牌子,将得到更多生鲜电商的青睐。
以电商为主体的生鲜食品分发、自提业务,虽然面临着单客消费低、生鲜商品规范化低(品质、重量)等问题,但对于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白领阶层有较大吸引力,将带动着冷链货运装备的进展,尤其以运输及分发环节的冷链装备厂商。
食品分发对时效性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经销网点向顾客分发的最后一公里还处于蓝海市埸阶段,以轻型冷藏装备、生鲜自提装备为代表的冷链终端,是解决需要多样化、分发个性化、食品品质保证的最后一道环节。
3.无人零售的普及
未来,无人零售店将逐步替代传统便利店,同时,由于开销降低和便利性的提升,无人零售店的铺设规模可能远超传统便利店的数量。
保守预计未来十年,无人零售店新增20万家,参考占地15平米的缤果盒子10万元造价,无人零售店的投入额将达200亿元。假设每个无人零售店配置5-10台商用冷链制品设施,无人零售店对于商用冷链终端设施的新增需要就可达到100-200万台;如果每台冷链制品设施单价5,000元,则无人零售店对应的冷链产业链规模将达到50-100亿元。
4.政策支撑
近年来,冷链货运产业计划、扶持政策和行业规范频繁出台,政策面的支撑是冷链货运行业进展的重要逻辑之一。政府层面对于冷链货运的进展高度重视,开始从政策、法规角度推动货运行业及冷链货运转轨升级,支撑力度不断加大,提出了健全农制品冷链货运体系,支撑冷链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督导冷链货运行业的快速完善。
政策支撑为冷链货运行业进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降低农制品冷链货运开销,支撑冷链货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撑建设全程冷链货运和覆盖农制品收集、处理、运输、售卖各环节的冷链货运体系。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保问题频现,新《食品安保法》倒逼完善冷链体系。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保潜在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在由制造环节最终到达顾客手中的整个产业过程都中,离不开现代冷链货运。冷链货运是对食品安保的最强有力的保证,食品冷链是食品从制造到流通整个过程的特殊供需链系统,在食品运输中应用。
新版《食品安保法》修订草案于2015年4月获得通过,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后的食品安保法将对食品安保从制造、运输、贮存、售卖、餐饮劳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经营,强化制造经营者主体义务,完善追溯制度,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