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管好人流但不要管死货运
发布时间:2025-08-05 13:49:31
疫情正在吃紧关头,一批批医护战士,一车车救急物资发往湖北前线。与此同时,一班班返程的列车,一辆辆疾驰的外卖和快递车,保障着大家的复工和生活。
这张流动大网的背后,是货运业的身影。
问题也非常直观,一些地方为了遏制疫情蔓延,采取了严格甚至极端的措施,封路、封航、封社区。
一些企业面对社会急需的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因货运跟不上,导致上下游的原材料和元件断供,或者是成品运不出去。还有一些城市,因为运力资源配备不足,运行调配不开,造成病人没车送,救援队也动不了。
这就是在管住人流的同时,顺带把货运也管死了,对救治、制造、生活构成了无形的威胁,很容易造成疫情背后的次生危害。不止如此,作为国民经济动脉,货运行业在经济平稳运行中意义重大,整个工业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电力、设备制造以及轻工电子的原材料、元件及其制品售卖都与货运密不可分,货运业“中梗阻”过多,将对相关产业的上下游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严防风险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制造保障,之于后者,货运是重中之重。
首先,想方设法畅通货运。疫情出现以来,百万一线货运人已经投身运输战场,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是“路堵了”和“跑空车”。
货运不畅,一方面是人为的断路,在“本位主义”之下,一刀切的排外,必将在自身急需救助时被自我封闭行为所吞噬。另一方面,是运力分配和调配体系的混乱,必须合理安排一些必需的企业制造起来,供需链运转起来,有了“造血”,才能有货运的“输血”,形成循环效应。
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不能搞对立、搞复杂的核准,更不能用被动防控的怠政思维代替主动的抗疫行动。
其次,想方设法降低货运开销,用好财税和金融杠杆。疫情中,已经有地方对货运企业给予补贴政策和补贴规范,开辟信贷核准绿色通道,引导货运企业优先分发防疫物资。
目前,我国社会货运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近15%,高于发达国家8—9%的水平,疫情后的制造恢复阶段,不妨通过危机时期的压力测验,衡量延续宽限政策和长期采取减税降费措施的可行性,倒逼货运经营体制、道路收费问题的改革,让货运的步伐更轻快,实现为实体企业减负的最终目的。
再者,补齐货运领域短板,这也是中央抗疫精神“补短板”的应有之义。例如,我们已经花了大力气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但是没有建设好“最后一站”。近来,外卖小哥不进社区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特定收件区建设不足、智能快件箱布局不合理等等。
因此,畅通货运动脉、倒逼货运业改革进展不仅是解燃眉之急,也是为长远谋划。








